张化万
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至今已8年,小学生的课业负担总体并没有下降,相反还有所增加;各地教学展示课频频亮相,“亮点”不少,教师教学技艺似乎都不错,可为什么在大面积教学质量检测时,情况却时常不理想?
是教学的条件不行吗?当然不是。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投入,新课程标准的大力推行,大批高学历教师的进入,还有现代儿童的认知水平及获取信息渠道,与过去相比都不可同日而语。
既然不是教学条件的问题,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关注语文教学的过程质量,它往往是影响教学结果至关重要的因素。反观当下小学语文教学,其间有太多的杂音干扰。语文课,特别是展示课,教师太急于获得40分钟内虚幻的教学完美,经常演绎出“戏剧化”的课堂**——过多的教学目标,过满的教学内容,过度的人文意义挖掘,几乎成了影响教学过程质量的“毒瘤”。
在小学中高段阅读课堂中,具体表现为教师常常“偏重学生敏捷应答的细碎认识,无暇培养深刻全面的思维品质;过度关注个体多元的过程认识,忽视聚焦文本的主流核心价值;只重课堂群体的文本价值感悟,忽视每一个学生核心价值的获取;企图人文意义开掘一次到位,淡化、弱化学生思维和语言能力的培养。”
因而,要想获取小学中高段语文教学的高质量结果,必须在切实提高阅读教学的过程质量上加深思考。
[1] 张化万:《语文教学的高质量从何而来——以小学阅读教学过程质量的改进为例》,载《人民教育》,2009(12):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