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新型国家概念的理论演变
创新型国家概念的提出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从重视企业技术创新开始,到技术创新和非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市场创新等)的整合,再到国家系统层面的创新,最后逐步演变出了创新型国家的概念[25],演变的不同阶段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阶段理论之间有着继承性。
熊彼特1912年出版了《经济发展理论》,最早将“创新”(Innovation)思想引入经济学,建立了以“创新”为核心的经济发展理论。他认为“创新”是指新技术、新发明在生产中的首次应用,是指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或供应函数,是生产要素与生产条件的新组合。[26]创新概念提出之后,国外学者开始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美国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奈特(Kenneth Knight,1967)认为创新是采纳某种变革的过程,此种变革对于该组织和相关环境是新的。[27]美国学者曼斯菲尔德(Mansfield,1968)认为,一项发明,当它被首次应用时,可以称之为技术创新。[28]在美国的相关研究中,创新被实用地界定为一种有意义的、新颖的、特定的变化。这种变化被认为在完成系统目标方面更加有效,既可在一个系统中也可在一个特定的项目中进行。[29]美国创新行动计划认为:“创新是一种特殊的、可定义的现象,其核心特质是在一定的社会水准层面上,围绕人才、投资和基础设施而组织运作的,是关于制订计划并自力更生实现自我的活动。”美国知识管理专家阿米登(Amidon,1996)对创新的定义是:新思想到行动。[30]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以下简称经合组织)将创新的内涵扩大到知识的应用,指出创新是不同主体间生产、传播和应用不同类别知识过程中方向复杂的互相作用的结果。[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