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窦桂梅老师上课:《我爸爸》
几次说好到北京去听窦老师上课,这次到北京,发个短信过去,马上回复,“哪天过来,周一行不?下午上研究课。”窦老师是爽朗的东北人,机会难得,马上答应,一定来!
上午有点事,11点约好去见江苏教育出版社的一位朋友,到那里要了一大包很好的样书,急匆匆吃完饭就往清华赶去。到学校时已过了一点半,快跑进去,课早已开始。静悄悄进去,里面留好了位置。
说句实在话,前面听一截,并没有感到太多过人之处,慢慢地听出感觉来了。这是一堂一年级小朋友的图画阅读课,用的是台湾的教材,是一位外国作家的作品。简简单单的几句话,硬是被她讲得情趣盎然。从一句句认读句子,到学会“像……一样”和“也”的用法,再到认识父子之间的关系,“我爱爸爸”,从而厘清文本的内在关系,最后到点题“爸爸爱我”,课堂戛然而止。窦老师的课堂可谓节奏明快、逻辑清晰、情感丰富、韵味无穷。我是由衷地发现,教学,尤其是小学教学,真的是一门艺术。扩而言之,教育,真正的教育,就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启迪心灵、培育生命的艺术。
课后随即开始研讨。窦老师先简单介绍了一下研讨的目的和自己上课的基本设想,就要我说几句,我实在没有正儿八经地评过课,不敢随便说三道四,就想先听听老师们的评课。清华附小的气氛很好,老师们讲得都很在行。我边听边想,大致想了一个讲话的思路。等老师们讲完,我就直接地发表了一点自己的想法。
我的思考确实是受窦老师的启发。窦老师今天的课呈现出两条基本线索,这两条线索实际上就是教育的两个基本目标,一是心灵的引导,二是儿童主体能力的发展。前一个线索又包含两个层次,一个是情绪的引导,窦老师在课堂上始终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比如让大家看她的眼睛,这样随时让孩子们保持足够的注意力,也提高了课堂的情趣;另一个是情感的渗透,在引导学生学习词句、理解文本的同时,特别注重提高孩子们对文本情感的理解与发掘,把学生引向对父子之间爱的认识与体验。后一个线索同样包含两个层次,一个是始终注意在课堂展开的过程中,把孩子们引向自身,让他们去体验、发现、表达自我生活世界,比如让他们说自己的爸爸、画自己的爸爸;另一个是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作为主体意识的支撑,这一块也就是我们通常重视的“双基”,比如让孩子们练习“像……一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