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学管理”的提出
19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一方面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加剧了社会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私人占有制的必然结果。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劳动生产率的下降和经济危机的爆发,困扰着广大的企业管理人员。在这个社会背景下,许多国家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都在研究如何在一个企业范围内提高劳动生产率。在这些人中间成就比较显著的是美国工程师弗雷得里克·W·泰勒(F.W.Taylor)。他本来是一个工人,后来当过工长、绘图员、技术员和工程师,最后当了总工程师和管理顾问。由于他长期生活在工人之中,对工人的思想和表现都十分熟悉,所以他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又通过对工人劳动过程的观察、测量和试验。才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和方法。泰勒自幼才华横溢,兴趣广泛,勤学好问,善于思考。他在工厂工作期间,有许多发明创造和技术革新成果,获得技术专利一百多项。他在管理方面曾进行过“铁块搬运试验”、“铲具的试验”和“金属切削试验”。这三项试验为他的科学管理理论的提出,提供了实践的基础。他的主要著作有《计件工资制》(1895年)《工场管理》(1903年)、《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等。他逝世以后,人们在他的墓碑上刻上“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得里克·泰勒”来赞扬他的功绩。从严格的角度来看,他是历史上第一个管理行为系统化、科学化的人。[1]
二、泰勒“科学管理”的主要观点
1.科学管理的目的和中心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他说:“培训和发掘企业中每一个工人的才干,使每个人尽他天赋之所能,干出最高档的工作——以最快的速度达到最高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