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在行政学上是指政府有效地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所谓新公共管理是指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指导政府变革的理论和实践,这些理论和实践对于教育管理的改革也发生了重要影响。
一、对传统行政理论的反思
新公共管理理论产生的原因,在实践上是受到20世纪70年代经济上“滞涨”的冲击,引发了人们对政府全面而低效地干预经济与社会生活行为的反思,重新界定了政府的职能;在理论上,则是对传统行政学理论进行批判,对政府行为的理论基础重新解说,建设起一系列新的理论平台。
公共管理理论形成过程中批判的理论对象是威尔逊的“政治—行政二分论”和韦伯的理想官僚制。
1.对“政治—行政二分”论的批评
“政治—行政二分”论的提出者托马斯·伍罗德·威尔逊(T.W,Wilson,1856—1924)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教授、校长,曾发表《国会政体》《国家》《美国的宪法政府》等著作,1910年当选田纳西州州长,1913年当选为总统。1887年,威尔逊在《政治科学季刊》发表了“行政学研究”一文,提出要研究国家行政管理,建立行政学,首先把建立行政学的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在威尔逊诸多的行政学观点中,最为人们关注的是“政治—行政分离”理论。他认为,行政管理的任务由政治加以确定,公共行政是细致地和系统地执行公共法律。如果行政过多地以政治方式办事,那么产生腐败的可能性就会加大。他的这种观点反映了当时正在兴起的政治和行政分离的要求。政治—行政二分论区分了二者的各自职能,针对模糊状态下可能产生的各种弊端提出了解决的方略。
但是,这种理论在以后的实践中也暴露了它指导行政活动时所带来的弊端。批评者指出,现实中政治与行政是不可分的,美国行政学家休斯指出:政治官员和行政官员“之间的关系是复杂多变的,这些关系不会呈现威尔逊所描绘的那种正式的、线性逻辑的关系。”[10]行政是无法实现价值中立的。休斯引述彼得斯的话说:行政“与政策并非呈现出互不相干的离散现象,而是互相关联的。无论是通过主观方式还是通过客观方式,行政体系的属性都会影响到政治体系的产出。”[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