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建筑管理是建立在多种知识基础上的一个活动领域,建筑学、美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都对它产生影响,这里只就近些年来对学校建筑发展影响比较大的教育科学、人体工学、环境心理学和生态建筑学的有关内容作简单介绍,从事学校建筑管理和研究的人员即使不能谙熟这些知识,也应当有粗浅了解。
一、学校建筑管理的教育思想基础
当代的学校建筑早已经越过了“粗茶淡饭,维持生存”的阶段,不再仅仅是为师生寻找一个遮风避雨的学习空间。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以科学技术革命为推动力的“学习的革命”把对人的关怀、对年轻一代创造潜力的塑造推向教育的核心,学校建筑的设计也逐渐渗透了这种精神,把它作为指南。
1.追求“全人”发展的课程目标
传统的课程目标有社会本位、生活本位和个人本位之说。上述几种目标的现代综合就是“全人”发展的教育目标,更适合实际。“全人发展”基本等同平常讲的“人的全面发展”,但更为深化。它把学生看成活生生、现实的人,看到他们多层面的需要,包括生理、安全、群体交往、自我表现、追求知识和美的需要。这些需要的实现成为学生发展的综合动力。“全人”还指全体学生,包括高年级学生和低年级学生、男生和女生、身体健全的学生和身有残疾的学生,以及具有各种爱好和特长的学生。当代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的目标、类型和实施方式都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传统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读、写、算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但是到20世纪末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沟通、协作、公民性被列为课程的综合目标,课程形式也改变单一的学科课程、传授型课程和必修课程,发展出活动课程、研究型课程和选修课程,课程门类从有限的十几种扩展为几十种。根据这些变化,当代学校建筑中教室的数量和种类必须扩充。传统中小学教室数量只注意普通教室建设,按班数配置,在此基数上多出两三间备用教室。发达国家的教室数量一般都按班级数的150%配备,尽量给各门学科配备专用教室。由于新课程设计加大了学生的活动,教室空间面积也大大扩展了,日本中小学校教室的平均面积在75平方米左右,美国则在90平方米左右(而他们的班级学生数额则只有25~35名),在这样大的空间内,要放置学生的储物柜、书架、学生用计算机,还要给活动式教学留下学生走动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