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伴随着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的产生,以及教育实践的逐步深入和教育理论的逐步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文化的进步而不断革新和日臻完善。本节将概括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历史,阐析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现状,揭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
一、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历史[20]
(一)萌芽时期
原始社会时期,教育在生产劳动中进行,人们一方面以言传身教的方式把知识经验传授给下一代;另一方面对传授过程的方式方法以及对年青一代的教育效果,进行自然的观察和原始总结,以便不断改进。当时的观察和总结往往是无计划的、不自觉的,而且是零散的、低水平的;通过观察获得的新发现,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总结也只是停留在思维上,没有文字上的描述和概括。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随着文字的出现,学校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教育实践的日益深入,各方面文化科学知识的积累和丰富,观察法、经验总结法等教育研究方法为教育家们自觉运用,历史法、文献法、测量法、思辨法等教育研究方法也随之出现。我国古代孔子、朱熹等著名教育家对教育的研究,其方法主要是观察研究和经验总结。古代许多教育家为了对先辈教育思想和实践进行深入研究,常查阅历史文献资料或对先辈教育言论进行注疏诠释,这些做法均属历史研究和文献研究。我国古代考试,特别是科举考试,就是对考生进行测量评价。
古代的教育研究方法曾有效地推动了古代教育研究,但它仅仅停留在定性描述和主观分析推断的水平上,还缺乏全面系统的逻辑论证和精确的定量分析及严格的科学实验验证。因此,当时所采取的各种教育研究方法还没有达到真正科学研究的水平。例如,那时的观察法是缺乏系统性的,教育观察者往往以不完全的经验或证据为基础,忽视同时存在的复杂的教育因素在起作用,或者让感觉及偏见影响观察与结论。在权威专断的古代,盲从权威、迷信古人是普遍现象,因此,人们观察教育现象,总结教育经验,思考教育问题,探索教育规律,常常以权威的训谕为准绳。如我国古书记载的“法先王”“遵先王之道”等一类的话,就带有浓厚的教条主义和权威主义的色彩;在欧洲的中世纪,上帝和神高于一切,宗教思想也严重地束缚着人们的科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