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考试历史的现实观照:融汇古今古今的教育研究

上篇 科举研究与科举学

字体:16+-

科举制对西方考试制度影响新探[1]

一、问题的由来

科举制是中国的特产,但它却对东亚和西方国家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对东亚国家的影响是指历史上日本曾一度仿行过科举,韩国/朝鲜、越南曾长期实行过科举制度;对西方的影响是指英、法、德、美等国曾借鉴科举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东亚诸国仿行科举于史有证,不成问题;而科举制对西方考试制度的影响却是一个以往中国人了解较少的相当复杂的问题。

20世纪初,清朝统治者在欧风美雨和坚船利炮的冲击之下已风雨飘摇,实行了1300年的科举制在中国也走到了穷途末路。为了推广新学、兴办学堂,清政府不得不于1905年废止了科举制。随后,八股科举被一般人看作和鸦片、缠足等同类落后丑恶的东西,被人们所唾弃。作为历史陈迹,曾经显赫无比的科举在中国逐渐为人们所淡忘,再谈科举容易被进步人士视为“顽陋”。因此,一些谈及科举考试史的人为避免用“科举”这一很难听的名词,常代之以“中国历史上的考试”的说法。在中国人多对科举加以批判的20世纪20年代,早年便出洋、长期接受西方教育的孙中山说出的话真是石破天惊:“现在欧美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中国学过去的。所以,中国的考试制度,就是世界中最古最好的制度。”[2]正是在孙中山这一说法的启发下,一些中国学者对科举西传问题进行了艰难的探索。

1943年前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打得最为激烈、中华民族的命运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两位中国学者不约而同分别在美国重要学术刊物上用英文发表了关于中国科举考试对英国和西方影响的论文,使当时正与中国一道抗击法西斯和日本侵略者的世界人民知道中国曾对世界文明做出的这一大贡献。这两篇论文其一是当时在重庆国立中央大学任教的张沅长发表在1942年4月出版的《美国历史评论》上的《中国与英国的文官改革》一文(以下简称张沅长文)[3],其二是旅居美国的邓嗣禹发表在1943年9月出版的《哈佛亚洲研究学报》上的《中国对西方考试制度的影响》一文(以下简称邓嗣禹文)[4]。尤其是邓嗣禹文长达3万余字,旁征博引,论述详赅,长期以来在海外引起了广泛的反响,被收入多种文集,在西方汉学界几乎无人不晓,已被公认为是经典性的论文,至今还经常被引用。其后,还有几位外国学者在邓嗣禹文的基础上对此问题作了一些探讨,如莱茨(Lach)1965年出版的《16世纪欧洲人眼中的中国》一书,新发现了几条西方人对明末科举制度的记载,并认为欧洲人曾从中国科举中学到了笔试形式。[5]顾立雅(Creel)1970年在《中国政术之起源》一书中,声称自己在详细研究考试制度史之后,发现中国确实是最早采用考试的国家,并认为中国的考试制度曾在12世纪影响过中东的医学考试,进而影响欧洲的学位考试,17世纪以后又影响了德国、英国考试制度的建立。[6]但他对科举西传并未作系统全面的研究。其他一些涉及科举西传的外文论著多数只是一般介绍16~19世纪西方人所见到的中国科举,中国学者近年来的有关论著基本上是在邓嗣禹文的资料范围内作一些介绍论述。笔者的《科举考试的教育视角》一书[7]有关章节,虽曾利用过一些新资料,但尚未遑作深入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