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迈向智慧校园的区域信息化管理与实践.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实践与成效

4.3 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项目评估指标体系

字体:16+-

4.3.1 基本定位

基于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的现状、基本特征以及结合参与建设的实践性感受,北京市教委委托专家团队构建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发展阶段模型,并在模型指导下,借鉴美国教育信息化评估STaR表,形成了具有动态过程性和发展性的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评估指标体系。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评估是面向过程的评估,是评估数字校园的建设过程、建成的应用系统上线后的应用情况以及应用之后产生的效果,是一个具有动态过程性和发展性的评估,实现了“以评促建”和“以评指建”。

4.3.2 指标体系建模

通过研究,评估覆盖规划、建设、应用和效益四个层面,它们代表了整个数字校园从最初构想到变为现实和产生效益的整个过程,这“四个层面”的评估确保了评估规范具有动态发展性。

1.“规划”评估

“规划”不仅标志着数字校园建设进入准备阶段,同时也决定了未来建成的数字校园形态和发展方向。数字校园实验项目初期开展过程中暴露出了一些共性问题,如信息孤岛、软件孤岛、应用孤岛、投资不合理、大量教育资源重复建设等,这皆是由于数字校园建设在准备阶段缺少统一规划工作造成的。因此,对“规划”的评估,旨在提高数字校园管理者和建设者对该环节的重视程度,思考如何对数字校园建设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解决孤岛难题,促进数据和资源共享等。对该层面的评估包括建设前的实际调研工作和需求分析,数字校园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建设经费的预算问题等内容,重点关注规划方案是否关注学校未来几年的发展,是否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突出特色,建设所需要预算是否合理准确。

2.“建设”评估

在“建设”阶段,我们首先要明确数字校园建设的具体内容和关键问题,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供解决对策。比如,通过遵守统一的数据规范解决信息孤岛问题,通过强调数字校园软环境建设以防止学校片面追求“硬指标”建设,通过强调领导力和师生信息素养以引起学校对这些问题的重视,通过添加特色应用建设引导学校结合校本特色进行应用创新。其次,要强调建设的规范性,以及实施方案、工程管理、建设采用的技术路线、经费投入等的规范性,保障数字校园建设顺利完成。最后,要关注数字校园的未来,建设具有开放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的数字校园,开阔人们的建设理念与思路。这一维度包括对效益层面的评估,这一层面的评估是面向结果的评估,主要关注数字校园的建设对师生、学校、区内其他学校和社会产生的影响,包括一些显性的方面,如获奖情况、环境提升、社会评价和教学效率提升等方面,还关注各类用户的信息化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