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迈向智慧校园的区域信息化管理与实践.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实践与成效

4.4 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应用水平评估指标体系

字体:16+-

4.4.1 基本定位

伴随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工作的开展,数字校园应用水平评估日益迫切。基于信息化应用发展模型和“教与学”核心业务模型进行研究,使得指标体系架构既符合信息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又充分契合“教与学”全业务过程,为学校信息化水平评估提供依据,特别是其中的量化考核指标能够为学校信息化提供具体、可量化的工作目标,从而对全市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应用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引领全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方向。

针对这一现状,北京市于2016年在原有评估指标基础上,结合北京市最新发展现状,推出了数字校园应用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即《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校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评估指标》。该指标体系实现了四个方面的优化。

一是完善了评估维度,加大了实践成效的评估分值,淡化了应用建设情况指标部分(即对建设广度的评价),突出了对系统应用情况(即信息技术与业务应用融合的深度)、实际效果(即信息技术应用对教育教学核心业务提供支撑的强度)、持续发展能力(即学校数字校园持续健康发展的能力和前景态势)的考察,旨在引导学校避免大而全、整体铺开的粗放式建设,转而注重实效性,同时,围绕这三个维度设计形成一级指标,构成了整体指标体系的主体框架。

二是强调了信息化对教与学全要素的作用情况,即针对信息化对教室、教师、学生、课程、教学过程、教学资源各个要素的作用设定二级指标。

三是强调了量化评估,如引入了北京市数字校园访问监测云服务系统,将其采用、监测的全市数字校园访问量数据作为应用成效的基础数据依据。

四是突出引导性定位。该指标体系不仅可以支撑北京市数字校园年度例行的星级学校滚动评估工作,而且能够为全市中小学信息化发展自我评估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从而引领北京市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