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1 建构了数字校园发展理论体系
数字校园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是教育信息化历经基础设施建设与初步应用发展阶段之后新的发展阶段,具有综合性、整体性、融合性和复杂性等特征。2009年之前,基础教育领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离散化、低水平发展状态使之未能在大范围有效实践,在全市范围内推进“数字校园实验项目”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覆盖全市各区的数字校园发展带来的多样化实践、差异化发展路径和复杂问题的解决等,为中小学数字校园的理论提升带来了丰富的实践支撑,使大家对数字校园建设内涵、发展途径、集约化建设实践诉求等方面都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初步形成了数字校园区域推进与发展的理论体系,包含管理机制、推进模式、服务体系、评价体系、建设模式和推广机制六个方面。例如,在推进模式上,这些年的“数字校园实验项目”以“市级抓统筹、区级做整合、学校建特色”三级联动作为推进模式,由北京市教委负责全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的顶层设计、业务指导、培训引导及统筹推进;区教委以整合的原则开展区级数字校园实验工作,在区级层面上关注数字校园的数据交换、资源共享、身份认证等整合、融通公共服务,以及区级课程平台、学习平台、教学质量分析、教研活动、协同备课、资源等公共基础应用建设与精细服务提供,促进个体学校数字校园的有效发展;实验校依托学校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聚焦课堂,探索基于信息技术的高效学习,在教与学、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学校管理、资源建设、家校互动、校际协同等方面进行多样化实验,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自2016年以来,伴随“数字校园实验项目”推动的学校信息化深度融合实践,以及“互联网+”教育生态的发展,教育信息化体系处于重构期。为适应新的形势发展,北京市提出了“市级定方向、区级抓统筹、学校抓应用、企业供服务”的“三级四方”协同联动推进新机制,以此作为新时期区域范围内数字校园进一步发展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