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4 数字校园业务融合模式
对个体学校而言,如何将学校教育教学业务迁移到数字化环境下来是学校在推进数字校园发展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其中所具有的规律性特征对于其他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从“数字校园实验项目”及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的发展中,我们总结、提炼特定数字校园发展中的特色增量,并据此深度挖掘这些具有成效的数字校园案例,发现有如下几类业务融合模式。
1.技术创新跟进驱动模式
中小学数字校园是信息技术驱动下的学校信息化新发展。伴随新技术进步,将新技术要素有效融入数字校园是重要的实践方向,其关键是要对新技术发展的前瞻性、可用性有深度理解和适切把握,并将新技术特征、优势有效地体现在新型数字校园系统、功能及应用特征上。“数字校园实验项目”实施期间,智能、移动终端越来越广泛地存在是这一阶段具有前瞻性和可用性的发展技术形态。这一技术形态应用能够带给数字校园建设何种增量?新技术发展是否能够带来数字校园发展新的价值?接下来用两个案例进行分析。
(1)案例1:多屏多终端融通型的数字校园
朝阳区白家庄小学从2011年到2014年,建设和推广了包括办公类和教学管理类的数字校园应用,但这些应用都是基于网页的。随着技术发展和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这种基于网页的操作方式已不能满足便捷性、实操性等方面的需求,学校需要针对这些已有系统应用成果进行移动化改造,同时,还要结合学校新的业务需求,建设一些新的基于移动终端的应用系统。该校多屏多终端的建设内容包括如下五个方面:第一,即时通信。实现桌面客户端、智能手机客户端、平板电脑客户端等多终端即时通信。第二,移动办公。教师可通过智能移动终端,随时随地开展各项工作。第三,移动教学。师生可通过智能移动终端开展教学活动。第四,智能班牌。智能班牌可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学生信息的展示、互动、查询,还可以满足班级考勤的需求。第五,校园信息发布平台。互动式校园信息发布系统,可实现传统的信息发布功能。多屏多终端建设促进了对学校原有管理模式的规范与统一。多屏多终端建设保证了学校教学资源与其他数据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使各方数据得到统一整合,消除了学校“信息化孤岛”问题,有效实现数据的共通。学校通过多屏多终端实现教育教学和校园文化展示,让学生和教师时刻体验到教育信息化所带来的方便,这种体验保证了师生可以获取足够优秀的教学资源,通过提升学校教学手段来提升学校整体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