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慕课:重新定义学习

二 孕育一个影响世界的创意

字体:16+-

虽然慕课有短暂的历史,但是却有一个不短的孕育发展过程。大量公开免费的线上教学课程,其理论基础深植于资讯时代之前,最早可追溯至1960年。1961年4月22日,美国著名建筑师理查德·巴克敏斯特·富勒(Richard Buckminster Fuller)针对教育科技的工业化规模发表了演讲,阐述了他对教育科技工业化规模的思考。

1962年,美国发明家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Douglas C.Engelbart)提出来一项研究计划,题目叫“增进人类智慧:斯坦福研究院的一个概念框架”。在这项研究计划中,道格拉斯强调了将计算机作为一种增进智慧的协作工具来加以应用的可能性。也正是在这个研究计划中,道格拉斯提倡个人计算机的广泛传播,并解释了如何将个人计算机与互联的计算机网络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种大规模的、世界性的信息分享的效应。

自那时起,许多热衷计算机的人士和教育变革家们,如伊万·伊里奇,发表了大量的学术期刊文章和研究报告,极力推进教育过程的开放,号召人们将计算机技术作为一种改革“破碎的教育系统”的手段,应用于学习过程之中。

在线教育不温不火地发展了一段时间后,2007年8月,大卫·怀利(David Wylie)在美国犹他州州立大学开始教授早期的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或称为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原型,这是一门开放的让全球有兴趣学习的人来参与的研究生课程。在成为开放课程之前,这门课只有5名研究生选修,后来则变成有来自8个国家的50名学生选修。

慕课这个术语是在2008年由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网络传播与创新主任戴夫·科米尔(Dave Cormier)与加拿大人文教育技术应用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布莱恩·亚历山大(Bryan Alexander)联合提出来的。在由阿萨巴斯卡大学技术增强知识研究所副主任乔治·西蒙斯(George Siemens)与加拿大研究委员会高级研究员斯蒂芬·唐斯(Stephen Downes)设计和领导的一门在线课程中,为了响应号召,戴夫·科米尔与布莱恩·亚历山大提出了慕课这个概念。乔治·西蒙斯与斯蒂芬·唐斯设计和领导的这门课程名叫《关联主义与关联知识》(Connectivism and Connective Knowledge),在这门课程中,有25名来自曼尼托巴大学的付费学生,还有230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免费学生在线参与课程的学习。所有的课程内容都可以通过RSS[1]订阅,学生可以用他们自己选择的工具来参与学习:用Moodle[2]平台参加在线论坛讨论,发表博客文章,以及参加同步在线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