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监测与评价:理论、方法与经验研究

5.2 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经费保障状况的生均指标评价

字体:16+-

5.2.1 生均教育经费持续增加

5.2.1.1 生均教育经费支出

2000—2010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生均经费总量整体均有明显提升,但提升速度在各年度之间存在较大波动。“新机制”实施后的第二年,农村小学和初中生均教育经费年度增长率均达到11年来的最高点。

生均教育经费是考察教育经费情况的根本指标,是衡量政府对在校生教育投资量大小的指标,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教育经费提供的充足程度,也可以通过它考察教育经费满足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程度。在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保证教育投入实现“三个增长”,就包含了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稳步增长。从生均义务教育经费支出总量来看,在2000—2010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生均经费总量整体均有明显提升,但提升速度在各年度之间存在较大波动。

图5-19 农村小学生均教育经费支出量及其年度增长率

图5-19和图5-20从经费支出的角度,分别呈现了2000—2010年我国农村小学和初中生均教育经费支出总量和年度增长率的变化趋势。从生均量上看,农村小学和初中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在11年间保持快速稳定增长:农村小学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从2000年的647元增长到2010年的4560.3元,累计增长了6.05倍;农村初中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从2000年的884.41元增长到2010年的5874.05元,累计增长了5.64倍。从增长速度看,农村小学和初中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均呈现波动中上升的趋势: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在2003年及以前呈现下降趋势(小学增长率从2000年的23%下降至2003年的11%;初中阶段从2000年的15%下降至7%);在农村税费改革后的2004年,农村小学和初中阶段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增长率分别提高到25%和23%,体现出农村税费改革后中央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对经费支出的提升效应;最为明显的波动发生在2007年之后,事实上,“新机制”的强有力保障下,农村小学和初中生均教育经费年度增长率均达到11年来的最高点,34%和37%。这带动生均教育经费有了突破性提高,此后增速放缓,平稳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