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1 研究设计
我们将从增量和均衡分配两个维度来评价“新机制”政策实施对黑龙江省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带来的影响。由于“新机制”改革主要作用于教育经费的投入,因此,考察的重点指标为生均教育经费水平和办学条件。在增量的评价维度,我们利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每个县经费投入和办学条件的增长变化情况。在均衡分配的评价维度,则利用调整的极差率(分布的上90%与下10%分位点之比)、变异系数和Gini系数这三个指标[9]来测量县域间均衡程度的变化。研究设计如图9-1所示。
图9-1 黑龙江省“新机制”实施效果评价的研究设计
具体来看,本章将重点回答下述问题:
问题1:“新机制”改革对生均教育经费水平产生了什么影响?
问题2:改革是否缩小了县域间生均预算内支出水平的差异?
问题3:改革是否缩小了县域间生均公用经费的差异?
问题4:“新机制”改革对学校办学条件产生了什么影响?
问题5:改革是否缩小了县域间办学条件的差异?
9.2.2 模型设定
9.2.2.1 指标选择
首先,针对“新机制”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提升办学水平的政策目标,从教育经费和办学水平两个维度选择政策评价的结果变量。基于相关文献和政策文本,我们选择了生均预算内经费支出和生均公用经费支出两项指标衡量教育经费状况,选择了生均专用设备和生均图书数两个指标衡量办学条件状况。
在教育经费状况维度,财政预算内经费支出等于预算内事业性支出加上基建经费,是反映财政对教育投入的一个最全面的指标,而公用经费支出用于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这两个指标基本可以完整地刻画学校经费保障状况的全貌。由于教育经费支出的目标主体是在校学生,因此对上述指标均取生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