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条件是学校的各项资源中最直观的表现,它反映的是一个学校教育资源存量的差异(杜育红、孙志军,2009)。通过在文献综述中对指标的整理,本章选取生均专用设备和生均图书数来考察学校办学条件的差异。
9.4.1 生均专用设备
9.4.1.1 增量效果实证分析结果
由于初中和小学的学科设置和对专用设备的需求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这一部分,将初中和小学分别进行回归估计。表9-10和表9-11中列出了差分模型估计的政策变量系数值,衡量了改革政策对生均专用设备的影响。模型(1)中含有政策变量和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人均GDP、人口和人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这几个控制变量。模型(2)加入了政策变量与人均GDP的交互项。模型(3)验证了政策变量与高(最高的30%)、中(中间的40%)、低(最低的30%)地方GDP水平的交互项对生均专用设备有什么影响。
表9-10 “新机制”对初中生均专用设备的影响效应模型
表9-11 “新机制”对小学生均专用设备的影响效应模型
模型(1)中,初中的估计结果为正,并且在统计上是显著的。改革变量的系数可以解释为由改革引起的生均专用设备增长量为127元。小学的估计结果为正,值为65.8,在统计上比较显著。模型(2)中加入了政策变量与人均GDP的交互项,初中和小学的估计结果都一个很微小的负值,在统计上也不显著,说明在生均专用设备上,改革政策并没有受到县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影响。在这个模型中,改革变量的回归结果是初中141,小学80.9,在统计上不显著,不显著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专用设备的投资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模型(3)将地方GDP分为高中低三个组。GDP低的组与政策变量的交互项回归结果中,初中和小学均为正值,但是只有初中的估计值在统计上是显著的。GDP中等组与政策变量的交互项回归结果以及GDP高的那一组与政策变量的交互项回归结果在统计上都不显著,无论是初中还是小学。从这三组估计值可以看出对于生均专用设备,改革的效果与县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无关,也没有体现出向贫困落后地区倾斜的效果,对于缩小学校的办学条件差距没有起到什么作用,这与分析Gini系数变化趋势得到的结论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