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有将近1.5亿人。我国政府为推进农村地区的“两基”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前文概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的变迁。实际上,在这些常规的投入之外,中央政府为了照顾农村地区教育的特殊需求,还有针对性地设置了许多专项基金,通过一些重大工程,有效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缩小城乡义务教育的差距。
从1995年实施的“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开始,进入21世纪,中央又陆续出台了“全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全国性的重大工程,进一步改善了农村地区中小学的基础设施。2010年,农村地区教师住房困难的问题受到了中央的高度重视,同年启动了“农村边远艰苦地区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试点项目”,为农村教师提供保障性的周转宿舍,极大地改善了农村教师的生活条件。2011年秋季,为了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国务院决定正式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保障贫困地区中小学生的健康和营养状况。
2.2.1 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
“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已经实施了两期,第一期从1995年到2000年,由教育部(原国家教委)、财政部联合组织实施。在一期工程中,各级政府共计投入129亿元,中央财政投入39亿元,地方财政配套87亿元。第二期在“十五”期间进行,各级政府共计投入73.6亿元,中央政府投入50亿元,地方财政配套23.6亿元。
“一期工程”在2000年年底圆满完成,实施范围包括了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建设兵团的852个贫困县,其中“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确定的国家级贫困县就有568个。作为第一个全国性的义务教育重大工程,“一期工程”总体上收到非常好的效果,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