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也是我国创造教育的开拓者。他在反对传统教育和洋化教育的斗争中,在根据中国国情创建新教育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系统的、独具特色的创造教育思想,为中国教育理论宝库做出了独特贡献。认真研究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有助于深刻理解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的重要指示,深化教育改革。
一、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形成过程
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有一个形成发展过程,现在看来,大体经历了以下两个阶段:(一)1917-1933 年,是提出和萌芽阶段。这个阶段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主要以试验教育的形式出现;(二)1933-1946 年,是形成和发展阶段。这时陶行知不仅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创造教育思想,而且随着教育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发展。
改革和创新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早在五四时期,陶行知就猛烈地抨击“沿袭陈法”的传统教育和“仪型他国”的洋化教育,主张以新教育取代旧教育,并明确提出“去旧之方”、“革而新之”的根本办法是试验。因而在这个时期,他大力提倡试验教育,先后发表了《 试验主义之教育方法》、《 试验主义与新教育》、《 试验教育的实施》、《 第一流的教育家》等文章。概而言之,陶行知倡导的试验教育主要有以下内容:首先,重视创新对于国家命运的重要。他断言:“非试验的教育方法,不足以达救国之目的也。”[2] 其次,强调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他说:“会试验的教育家和会试验的国民都是试验教育所要养成的”[3]。这里的“试验”即是创造之意。所以,他指出:“在教育界,有胆量创造的人,即是创造的教育家”,这是“第一流的人物”,他们“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即是创造的精神”。[4]最后,注重创新发明能力的培养。他认为“发明能力之如何”是新教育与旧教育的区别所在,提出试验教育应从四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发明能力:(一)“提倡试验的心理学”,反对偏重书本知识、偏重主观研究、没有发明的心理教育。(二)主张“设立试验的学校”,反对按着一定的格式、规定的目的方法的学校教育。(三)主张“注重应用统计法”的教育原理,反对定于一人私见、定于一事偶然的教育原则。(四)主张“注重试验的教学法”,侧重培养学生独立思想的能力。[5]由上可见,尽管陶行知这时还没有明确提出创造教育的概念,但是他的试验教育重视创新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强调创造人才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显然已经包含着创造教育的核心内容。陶行知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提出这样的见解的确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在当时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