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师范教育思想,在他的整个教育思想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这倒不是因为陶先生创办的晓庄师范驰名中外,影响较大,而在于他的师范教育思想本身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上来看,都有着鲜明的特色,相对地说,较之他的其他方面的一些思想显得更加全面,更加成熟,而且同样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许多东西至今对于我们的师范教育仍然有着特别明显、特别可贵的借鉴意义。鉴于陶先生的师范教育思想相当丰富,我们的研究还比较肤浅,因此不可能全面论述,只能就几个方面的问题略加论及,充其量是这个研究领域的“入门”而已。
陶行知认为“师范教育可以兴邦,也可以促国之亡”,这在认识上是一个重大的飞跃
陶行知的师范教育思想形成比较早。他的有关师范教育的著作,大都写于1930年以前;他的主要的师范教育实践,也同样在这个期间的所谓“晓庄时代”。尽管陶行知的师范教育实践和师范教育理论的提出都在早期,但这并不影响他的师范教育思想的全面和成熟。我们知道,中国师范教育制度的建立比较迟,符合“现代意义”上的师范教育,大体上始于20世纪的开端,也就是说,距离陶行知师范教育思想的形成还不到三十年。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陶行知的师范教育思想就如此丰富、全面和成熟,不能不被认为是难能可贵的。仅对师范教育的认识来说,在中国师范教育制度建立的初期,诸如梁启超、黄遵宪这些资产阶级改良派思想家、教育家,就把教育看成基础教育的根本,梁启超则认为“师范教育是群学之基”。他们这样认识师范教育的作用尽管也都比较先进,且有一定的代表性,但都未超出教育本身的范围,而到了陶行知则不同了。陶先生不仅看到了师范教育对发展教育事业本身的作用,而且进一步指出:“师范教育可以兴邦,也可以促国之亡”[2],把对师范教育的认识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即把它同民族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在认识上可以说是一个重大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