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球视野下的陶行知研究(第三卷)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探微[1]

字体:16+-

陶行知是毕生崇尚创造,毕生创造不辍的教育家。他在创造教育方面,作了十分可贵的实践与探索,提出了精深独到的创造教育思想。这对于我们今天实施科教兴国,实现21世纪教育的全面振兴,是富有启迪意义的。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形成

何谓创造教育?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先要回答什么是创造。陶行知认为,创造就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是一个民族文化中的精髓。所谓创造教育,即是培养民族活力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独出心裁”能力的教育。他由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所言“恶是枯干”的话,引申出他对于创造教育的独到看法。他说:“汗干了,血干了,热情干了,僵了,死了,死人才无意于创造。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2]如何才能保证不“枯干”呢? 这就要求教育过程中的“行动”和“思想”两大要素不可或缺。陶行知曾形象地说:“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造是孙子”,“要有孙子,非先有老子不可”。所以,陶行知创造教育的概念,就是把行和知、手和脑统一起来,培养学生“独出心裁”能力的教育。这就是他所言之“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的意思。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形成,是在大量实践基础上,使中西方创造教育思想珠联璧合的结果。他深入考察了人类科学技术史,总结了古今中外科学发明发现的历史经验教训,熔中国传统文化中弘扬创造精神的内容与西方智慧于一炉,形成了既有别于中国传统,又有别于西方情形的带有中国特色的创造教育思想。早在“五四”时期,陶行知就注意到创造教育问题。他认为实施创造教育,教育家和校长是关键。他在《第一流的教育家》中提出,教育家和校长应该首先是一个创造型的人才,应该“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在他看来,要培养创造型的人才,“在教育界任事的人”,“须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地发现出来。”后来,他在所创办的育才学校中,要求教师们“要有爱迪生母亲那样了解儿童及帮助儿童从事特殊教育的修养”。他自己创办的一系列学校,都是为了探索未发明的新理,开拓未开化的边疆,都带有创造的性质。创造是陶行知的精神支柱,在艰难困苦中,创造给他带来了无穷乐趣。他在给夫人吴树琴的一封信中说:“崇拜自己的事业,要把事业做得美而得到其中的乐趣,即是真正的报酬。我是崇拜自己的创造,故能乐以忘忧。”[3]创造是他人生最高理想,行于兹,立于兹,颠沛流离必于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