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球视野下的陶行知研究(第三卷)

生活教育:我们所需要的教育哲学[1]

字体:16+-

教育是近年来全国上下所关注的焦点之一,尽管我们的教育改革不断,但改革的成果并没有获得公众的认同,人们对教育的批评和指责仍然不绝于耳。问题的关键何在?本文拟就此略陈管见并就教于学界同仁。

虽然多年来我们的教育有了巨大的变化和发展——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无论是学校数量还是在校生人数,无论教育教学设施还是师资队伍的结构都是如此。但这种变化与发展却伴随着非常多的问题:应试教育屡禁不止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职业教育严重萎缩而普通教育畸形膨胀;过于强**育与就业之间的关系而使教育的功利性远远超过了它的其他功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大学生就业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教育的现代化表现为教育手段、教育资源的现代化(而且多限于城市)而不是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总之,我们的教育——从义务教育到高中教育、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从城市教育到乡村教育、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都与人们的企盼有着巨大的差距。

面对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以及人们对教育的不满、指责甚至责骂,从社会公众到教育者到教育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都在思考、探索并实践着对教育的改革。一般民众因为无力改变教育的现状而采取了送孩子出国读书或者读私塾的办法,而择校则从大学、中小学蔓延到了选择幼儿园。这种出国热、择校热实际上既反映了人们对教育的失望和无可奈何,同时也是对改革教育现状愿望的一种曲折表达。在教育领域,我们的各种改革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我们的课程、学校布局、教育教学的管理机制、教学方法、考试方式、评价机制、教学设施、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等无一不处在改革中。但在改革的同时,重点班、强化班演变成实验班、特长班(兴趣班),县重点学校、市重点学校、省重点学校演变成特色学校、星级学校;周考、月考、单科考、综合考、期中考、期末考、会考变到摸底考、调研考——这些与应试教育息息相关的东西却又层出不穷,花样翻新。我们的众多改革不仅没有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反倒是越改问题越多,越改越不知如何改。迷茫、困惑、无所适从,这大概是我们的教育目前所遇到的普遍问题。无数的教师、校长在教育中产生着困惑,在困惑中从事着教育: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我们所需要的教育?到底应该怎样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