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球视野下的陶行知研究(第六卷)

青柳纯一

字体:16+-

青柳纯一,1949年生,大阪教育大学教授,中国现代史专家。主要著作有《救国会与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国农村合作社的改革》(日本经济评论社,1988年)《韩国现代史》(社会评论社,2004年)和《国共内战时期的社会大学运动——有关重庆政协会议时期的陶行知、李公朴》等。

本书主要选取了《国共内战时期的社会大学运动——有关重庆政协会议时期的陶行知、李公朴》一文。本文以国共两党内战为背景,介绍了社会大学的成立与发展及其对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与影响。抗战胜利后,在国内上下一致要求和平的情况下,以陶行知为代表的社会民主人士在其创办的育才学校基础上成立了重庆社会大学,并在“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理念的引导下,陶行知首倡生活教育运动,始终追求由教育的普及带来“社会的学校化”,并从事各种各样的教育实践。并由此扩展到全国的“小先生”运动,是以儿童为主体的,随时随地的民主的识字教育,是以抗日救国思想的普及为目的的。在社会大学运动期间,陶行知提出了自己的运动理论,即教师要“教人求真”,学生要“学做真人”;李公朴则在与陶行知先生协商的基础上,决定暂时把人格教育、知识教育、组织教育、技术教育作为教育方针。在人格教育方面,应该确立革命的人生观和正确的宇宙观,但人格教育始终是整个教育方针的核心。

文中作者还分别从政治及教育实践两方面详细阐述了社会大学运动的意义。在政治方面:第一,是把政协会议时期这个中国近现代政治史上的划时代作为基础,结成了包括国共两党在内的和平民主派知识分子广泛的联合战线体;第二,社会大学是以抗日战争时期陶行知的育才学校为基础,加上李公朴在山西“民大”的实践而创办的大学;第三,在理论、财政、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主张与以美、苏为首的各国和平共处、相互合作。在教育实践方面:第一点,主张办一所民主学校,即教员与学生共同(互相协作)的管理机构,努力形成主动的、以自我为主体的学习和教育。第二点,与其宗旨在培养优秀分子的现有大学不同,它是作为对职业青年(一部分失业青年)进行社会教育、终身教育的机构而创办,是以造就“和民众一道前进的知识分子”为目的的。第三点,包括教职员在内,一方面尽力自筹经费,另一方面依靠以民族资本家阶层为主体的,包括中国共产党及美国援华会等国内外支持者的合作和援助,重视确立自主的财政。第四点,作为调和主动性、个性和集体性的新教育方法,组织“学习小组”及各种各样的小组,全校自治会等,积极进行含有“学习小组”的鉴定及自我鉴定的综合鉴定方式等各种各样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