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球视野下的陶行知研究(第七卷)

贤明大将军

字体:16+-

贤明大将军,美国人,法学博士,陶行知在东南大学的同事,上海英文《大陆报》记者,笔名Judicious Imparator J.D.,陶行知长子陶宏译为贤明大将军。

本文选取了1946年出版的《陶行知先生纪念集》中的《哀念陶行知博士》一文,作者系贤明大将军。他说:“陶博士是哥伦比亚大学杜威博士的朋友与忠实门生,他是中国大众教育界里面最实际最热心的教育者之一。我们感到恐惧,是他的死来得太突然,我们感到惋惜,是因为这一个好人死去,中国失去了一根光明与真理的支柱。”

文章短小精悍,又充溢着痛苦哀悼的诗情。一首朗弗罗的小诗开启作者追念的心门,伟人的生活,崇高而宏壮,离去时留下实践的足迹,生命的神圣之海上,孤零而沉沦的弟兄,决将旗鼓重张……这些连续的意象和情感,是作者用他人之诗谱下陶行知一生的写照。陶行知留美归国后,在南京东南大学任文理院院长,当时名为知行,作为同事的贤明大将军与其有过接触。几年后陶将名字改为陶行知,作者认为陶名字的改变表明他在生活史上的转变,“行是知之始”一语的真谛影响了陶行知建立新中国的伟大精神。通过列举陶行知身先示范教育学生的方式,以及他为建立民主中国所做的诸多方面努力,贤明大将军认为这些都证明了“行知”的本意。他评价陶行知说:“他不屈不挠,谦虚诚恳;他是中国的教育家,真挚,自觉,热心。”正如文前诗中所述的那样,伟人将足迹留在海上沙滩,而正航驶在生命之海的孤零而沉沦的弟兄定将重整旗鼓。贤明大将军在哀念陶行知博士同时,不忘对新中国教育后进的呼喊和号召,“我们不要因他的死而气馁,在肉体上说他是永远的休息了,可是在教育与精神上说,他那百折不挠大智大勇的精神却是在全世界教育界里所有他的朋友与同工的心目中不分国籍与社会阶层,不停的向前行进的。”作者坚信新中国普及教育运动定将实现,而陶行知的不朽精神也必然会随之向前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