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佛大学师生中流传着这么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提出问题是一切科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同样,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许多活动主题都来自学生的问题,是学生想要知道、希望了解的。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指导学生提出问题,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在活动准备阶段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极其重要的问题。在问题产生阶段,教师进行有效指导的关键在于帮助学生搞清楚什么是问题?如何关注身边的问题,并启迪学生进行思考,以培养恰当的问题意识。
(一)什么是问题[1]
对“问题”这个词,人们并不陌生。但它的确切含义是什么呢?《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它的解释主要有: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需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关键,重要之点;事故或麻烦。这里所谈的“问题”,是指第二种解释,即超越个体已有知识体验和技能所能解释或解决的疑点。
科学哲学家波普尔曾指出:“科学与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愈来愈深化的问题,愈来愈能启发大量新问题的问题。”的确,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会有思考。人类文明的发展,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都有可能出现,明确问题的分类对问题的顺利解决很重要。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问题可作不同的分类。一般来说,问题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根据答案的多少,可把问题分为封闭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
封闭性问题是只有唯一正确答案的问题。例如,小花有5元钱,买铅笔花了2元,买橡皮花了l元,小花还剩多少钱?开放性问题是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乃至无数个可行性答案的问题。例如,一杯水有哪些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