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佛大学师生中流传着这样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索问题。”的确,一个人从会说话起就会不断提问,那就是在思索;就是一个伟大科学家,他的知识也只是整个知识海洋中的几个小贝壳,仍然要不断地思索。可是,在我们的学校里,这样的提问和思考少了,是不是我们的学生什么都懂了,不需要问了呢?显然不是,是我们的学生不会问了!这要归结于我们的教育形成的这样一种思维定势:学习和研究是两个阶段,学生只是学,学书本知识,学好书本知识将来自然就会用;中小学阶段只是打基础,搞研究是上了大学、当了科学家以后的事。但是,我们的先人并不这样认为,在他们看来,“问”就是“学”的一种,也是研究,所以学习叫做“问学”,学习和研究获得的知识叫“学问”。在英文中,“study”的意思既是学习也是研究,这也表明学习和研究是有着密切关系的。所以,把学习和研究截然分开,并不符合学习的规律。从生理学上说,上了大学才去开发研究潜能,也会错过头脑中研究性才能开发培养的最好时机,失去一生中良好思维品格养成的最好时机。现在,人们终于提出了研究性学习!这是教育观念的一个可喜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