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影响研究性学习实施的因素
研究性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我国,从全国各地的实际情况来看,除极少数省市的一些学校之外,研究性学习还未有效地开展起来。其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培养方式
众所周知,我国人才培养基本上是一种“应试教育”的培养模式。“应试教育”就是一种以升学为目的,以学生的考试分数为评价教育质量的标准的教育。“应试教育”以统编教材为中心,强调书本知识的学习,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书本知识。这种教学极易造成教师“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学生很少参与教学过程,主体性得不到发挥。学生很少去思考教师所讲的内容,以记住教学的内容为目的,考试也是以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数量为标准,掌握的知识多,考试成绩好,学生的水平也就高,而对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则很少去关注。有些教师因我国学生考试的分数高就自豪地宣称,我国的基础教育是世界上一流的,实际情况真是如此吗?
由于我国的教育在人才的培养上过分强调“知识的学习”、“知识的拥有”,从而引起教师和学生对“分数”的过分重视和追求,而对人才的重要特征——创造性,没有给予实质性的重视。“发现式教学”、“研究性学习”被一些老师认为是费神费力,浪费时间,是“不经济”的学习,不情愿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2.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评价教学质量,它直接影响教学的内容和方法。长期以来,尽管我们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从理论上讲是全面的、科学的,从知识、技能、智力、能力等各方面都作了要求,但在实际的评价中,常常偏向于对知识、技能的检查,把它们当作“硬指标”,用学生的考试分数作为评价的标准,而对能力的评价缺乏具体明确的标准,常常把它当作“软指标”,这就造成了重知识的学习、轻能力的培养的倾向。这也是我国学生考试成绩好,而研究、创新能力差的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