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本课程开发

一、“预留地”自主开发

字体:16+-

“预留地”自主开发即“校本课程”的开发,指国家或者地方留出一定比例的课程时间用于学校自主开发课程。它的存在仍然有着比较现实的理由,其基本类型仍然是活动课程开发、学科课程开发和潜在课程开发。

(一)存在理由

尽管“校本课程”在逻辑、语义及语言习惯上仍然存有争议,但作为一种“事实”,在我国中小学已经存在。至少在2001年以后,中小学老师普遍熟悉“校本课程”,努力开发着“校本课程”,并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得到收获。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业已成为我国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一种普遍的现实取径,仍将在我国中小学存在相当长一段时间。

其一,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研究重视教学轻视课程,课程实践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尽管近十多年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变,但也并没有提升到应该有的高度。由此导致中小学教育实践工作者课程意识淡薄,课程开发能力欠缺,甚至对课程开发仍然存在疑虑,顾及其会影响到考试分数。在此种背景下,在国家或地方课程开发层面,预留一定比例的时间,让学校自主开发课程,的确是一种相对稳妥的策略。否则,对于广大中小学教师而言,如果赋予其完全的自主开发机会,有可能会茫然不知所措。

其二,预留课程时间让学校自主开发,也是集权制国家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决策。从第一章校本课程开发的历程可以发现,一些中央集权制国家校本课程开发基本取径,主要是国家预留一部分课程时间,由学校自主开发,称为“预留地”自主开发。至少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初期阶段。一方面解决国家课程统得过死,难以适应不同地方不同学校教育现实需要;另一方面由于一线教师长期习惯于教学,对课程知之甚少,缺乏课程意识,课程开发能力不高,无法大面积推行学校自主课程开发。因此,国家预留时间学校自主开发,往往是一种相对稳妥的开发设计。也可能是校本课程开发循序渐进的一种推进方式。如法国10%弹性课程模式,中国内地16%~20%的区间课程开发模式,都是校本课程开发初期比较稳妥的做法。可以想象,随着“预留地”自主开发经验的增长,学校课程开发能力提升,学校可以获得更多的“预留地”,而且可以逐渐利用这些“预留地”,开发出适合学生成长需求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