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梁宇学
教学管理能否点亮教师心中的自明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管理者是否能够全神贯注真心投入,催生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形成滋养教师心灵智慧的外部生命网络。而师生们关注的魅力“主体”是真正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焦点,凝神捕捉这“主体”,凝聚于魅力“主体”周围开放探索,是教学切磋激活教师群体智慧的奥秘所在。
一 鱼与熊掌之间
我从1988年入职首都师大附中当老师,先后担任学校教务副主任、教务主任、代理教学副校长,直至2002—2008年担任教学副校长。静心理解这份工作对自己的意义,一言以蔽之:职业生涯即学习生涯。
刚入职的头六年,在数学教学、班主任和年级组长工作中遇到了诸多问题,使我渴望得到教育基本理论的指导,1994—1999年,我在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系修完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生课程,之后又入读全国首届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业教育硕士学位。北师大学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风范,从理论基础、为人为学,到工作中的沉思与实干,对自己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职业生涯即学习生涯的体会,不仅仅是指上述漫长的求学之路,更是工作中无时无刻的深切体验。
现实中,学校可观可测的教学质量是社会、家长、学生、上级的众目之的。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教育公平诉求,又决定着被学校同行公认的硬功是以分数为衡量的教学业绩。当你已经在本学科教学领域打拼到了市级中青年骨干教师地位,那就意味着你已经能够游刃有余地满足外部竞争体制的要求,如果想追求经济利益,可以在家教市场唾手受宠;如果追求专业成长,特级教师的荣誉也会为期不远。但同时,学校整体的发展,也很需要这样的骨干教师承担起学校课程和教学领导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