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灵的觉醒:理解教师叙事探究

第一节 山重水复问诸公

字体:16+-

天真顽皮、善良活泼、聪明好奇的小豆豆,乘上时空隧道,一头钻到了“二战”结束六十多年后的21世纪初的神州学校。但是小豆豆却感到深深的失望,因为,她在神州学校极少能感受到她所在的巴学园中自由舒展的儿童天性,较难遇到像小林校长那样的善解人意、对任何孩子的聆听鼓励,更多的是校园的华丽,书包的沉重,被驱赶学习知识的紧迫,孩童离活泼天性的渐行渐远……

一向无忧无虑的小豆豆,陷入深深的困惑。如果说是因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灾难导致“20世纪是儿童的世纪”的预言幻灭,但令人不解的是,经历了60年没有大战惊扰的21世纪初,生活日见富裕,孩子们的童年和少年为何却越来越紧迫乏味?小豆豆的心不由得越来越沉重,天性好奇的小豆豆,决定一探究竟。

小豆豆去问询古希腊的大哲学家柏拉图(Plato)先生。柏拉图深深叹口气说:“先辈苏格拉底(Socrates)把教育比喻成迎接新生儿,可以这样理解,那鲜活易感、一团元气的新生儿已经存有,但却娇弱柔嫩,且易被文字、知识重重遮蔽,更经不住人兽性地摧残,教育难在认出她、呵护她、迎接到她。我和亚里士多德(Aristotle),为把人类从欲望膨胀的兽性中超拔出来,推崇理性,建立形而上学概念大厦,期望能锁定真理,有助教育理性地迎接到新生儿,但两千年后19世纪后半叶的德国哲学怪杰尼采(Nietzsche,Friedrich)的一道咒语,却击中了这形而上学理性大厦的脆弱命门,让我们期望能够永恒锁定真理的东西暴露出其致命弱点,似乎成了人类尾大不掉之祸、异化人类罪魁、教育迷失之根。我们自古希腊以来的思想巨匠至尊地位也一落千丈,真是世事难料啊!”

小豆豆生性想象丰富,她的脑海里立即浮现出一个图景:原来在学校读书的孩童,都藏着鲜活晶莹红润的新生儿。怪不得在小林校长的巴学园,孩子们如此鲜活灵动生气勃勃,小豆豆相信小林校长一定接到了那新生儿!而这些书包沉沉紧迫乏味的学校,一定是没有接到每个孩童拥有的新生儿。但是,为何要把教育迎接的东西比喻为新生儿呢?被一语咒中的什么成了教育迷失之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