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流中学 刘小芳
摘要:“叙述者”是叙事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他是叙事行为的承担者,是个虚拟的人,其作用是讲故事。由于诗歌是“在心为志,发而为诗”,大家习惯把抒情对象等同于诗人本人,平时几乎只说抒发了什么情感,而不提抒发了谁的情感。这种习惯无疑遮蔽了对叙述者的认识,同时把叙述者与诗人本人简单地画等号。而一旦出现叙述者存在多样性,就会出现理解上的困惑,尤其是在边塞诗和闺怨诗中。抓住叙述者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两种,通过从人称上补充诗歌主语来明确叙述者的身份,从而明确诗歌抒发的是谁的情感。再从不同叙述者的角度,引领学生真正进入诗歌优美的意境,去收获丰富的审美体验。
关键词:诗歌;叙述者;情感
《涉江采芙蓉》一课选自人教版高中第二单元第7课中的第一首古诗。这首诗简单浅易,从文字表面一看就懂,难以进入大家重点关注的视野。这首诗真的那么简单吗?它的教学价值有其独特的地方吗?带着疑惑我走近这片芙蓉。
(一)此诗中的待定因素
从表面看,这首诗通过抓诗眼“思”,抓关键词“忧伤”,很容易知道抒发的是思念、忧伤的情感,理解上几乎没有任何障碍。在我驻足深思时,一些问题突现在面前:诗歌抒发的是谁的情感?谁在采莲?谁在还顾旧乡?
单看这“谁在采莲”,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的观点是:
这首诗写的是游子采芙蓉送给家乡的妻子。采摘花草赠给远方的亲人,这种举动在古代诗歌里多有表现。
诗网的观点是:
游子之求宦京师,是在洛阳一带,是不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芙蓉的,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荷花)往往以暗关着“夫容”,明是女子思夫口吻,当不可径指其为“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