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怎样教非华语幼儿有效学习中文

第五节 非华语幼儿的读写萌发

字体:16+-

1925年,美国国家阅读委员会(National Committee on Reading)提出“阅读准备”论,强调儿童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即接受正规教育后,便能自然拥有成熟的心理,从而获得阅读能力[1]。此理论主张幼儿应在进入小学前接受正式的读写教育,为入读小学一年级做读写准备。成熟观在20世纪70年代受到了挑战,1966年克雷(Clay)提出“早期读写能力(emergent literacy)”的观点,探讨幼儿在接受读写教育前的读写能力发展[2]。1986年特尔(Teale)和萨兹(Sulzby)在《读写萌发:写作与阅读》(Emergent Literacy: Writing and Reading)一书中再度提出“早期读写能力”的观点,指出早期读写能力在儿童接受读写教育前便出现。他们提出儿童所习得的读写能力包含读、写和口语能力,从儿童出生,便开始通过周遭环境及与成人的交往互动同步发展。幼儿早期读写能力的发展,称为读写萌发(emergent literacy)[3]。

一、幼儿阅读萌发的原则

幼儿早在接受正式的读写教育前已在生活环境中,通过注意周遭的符号、图案、标志及文字,结合生活经验和知识进行推测和思考,从而发展出阅读能力[4]。

在阅读的过程中,幼儿运用已有的语言结构,探索如何应用这些字词帮助他们理解所阅读的材料。阅读能力高的幼儿多来自语言环境丰富,及较多使用口头语言的家庭[5]。另外,幼儿接触图书的经验越多,他们的语言发展阶段越高[6]。萨兹曾探讨二至六岁幼儿以口语阅读图书的发展情况,并将幼儿的阅读发展分为五个阶段[7](见表2.2)。

表2.2 幼儿阅读发展的五个阶段

二、幼儿写字发明(invent spelling)的原则

幼儿在发展口语和阅读能力的同时,会逐渐发展出书写的能力。当幼儿开始出现书写行为时,会就他们所使用的语言及所进行的任务进行各种书写假设,这些假设依循下列三项原则[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