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提及克拉申的输入假设论(input hypothesis model),指出,初学者主要通过接受“可以理解的语言输入”习得语言[2]。此外,王建勤[3]和吕必松[4]指出,初学者在学习一种语言的初期,除了通过语言输入,即聆听,也需要通过输出,即多说话,以加强初学者对使用第二语言的信心和能力。从识字的角度而言,当初学者能通过日常的生活语境,认识各种客观事物,并达到一定的口语能力时,便可以学习一些能说、会用的汉字,在音、义的基础上认读汉字字形。然而,识字本身不是最终目的,而是发展听说读写四项综合能力的基石[5]。本章根据幼儿学习中文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序列,简单介绍各种识字法,并以培养幼儿听说读写能力为最终目标。
[1] 本章由谢锡金撰写。
[2] Krashen, S.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don: Longman, 1985:1-120.
[3] 王建勤.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41.
[4] 吕必松.汉语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59.
[5] 郝嘉杰.中国内地识字教学课程[A]. 见:谢锡金、戴汝潜、郝嘉杰主编.高效汉字教与学[M]. 香港:青田教育中心, 2001:97-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