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从班级编制、课程、教学语言、教学方法及评估方式等几方面,探讨三所先导幼儿园的语文课程。在班级编制方面,有学校采用混合编班方式,安排非华语幼儿与本地幼儿一起学习,期望能以强带弱,促进非华语幼儿学习中文的成效;也有学校根据幼儿的语言差异,分别设双语班和中文班,以便能更好地照顾幼儿的学习需要。
在课程方面,有学校为能力较弱的学生设中文增润班,以加强学习成效。教材方面,有学校教师设计一套针对非华语幼儿的识字教材,也有学校在采用办学集团出版的教材,并按非华语幼儿的学习需要作出增删。
在教学语言方面,有学校以英文辅助中文教学,也有学校使用粤语教授中文。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师均能运用各种识字策略,例如心理词汇活动、部件识字及加法识字活动,提高幼儿的识字表现。最后,教师能善用评量表及观察记录,以学习历程档案的形式记录和监察幼儿的学习进展。
不论学校使用哪种教学模式,只要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设计符合幼儿生活经验及语文学习序列的课程,并把握非正规课堂的时间,为幼儿提供多元化的学习经验,定能提高幼儿学习中文的兴趣及促进学与教的成效。此外,通过参与本计划,学校加强了共同备课及同侪观课的文化,教师之间在促进学与教的课题上互相切磋砥砺,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