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口组成
新加坡是一个多种族的国家,主要由华族、马来族和印度族组成,当中以华族人口占大约75%,其次为马来族和印度族[1]。虽然华语、马来语、淡米尔语和英语并列为新加坡的官方语言,然而因为长期受英国殖民地管治的影响,英语的社经地位远高于其余族群的语言,成为社经活动的主要语言。[2]
二、华语的社会地位
新加坡自立国以来一直奉行双语教育,即以“英语为主,母语为辅”。对华族学童而言,他们以英语学习为主,中文为辅。然而,由于学校主要科目都以英语教授,中文在教育体系只属于单科,每周的教学时数有限,造成学生的中文程度不及英语[3]。新加坡政府曾于20世纪80年代起开展了长达二十年的“华语运动”,以提升华族“听”、“说”中文的能力,提升中文的社会地位[4]。结果反映,新世代青年经过“华语运动”后,普遍能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交流,听说能力大大提高。然而“华语运动”只能提升华族的口语能力,新加坡青年的阅读及书写中文能力偏低,并未能达到中文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要求[5]。
新加坡教育部华族小学一年级新生家庭常用语的统计显示,1990年接近七成华族学生在家讲中文,至2004年则逐年递减至接近五成;在家讲英语的华族学生则由1999年的四成,逐年递增至2009年的接近六成[6]。另外,教育部一个以小学二年级至中学四年级学生为对象、有关中文教与学的调查显示,接近六成的中学四年级家长以英语作为主要的家庭语言,只有近四成小学二年级家长以中文作为主要家庭语言;接近两成中学四年级家长以英语为主要家庭语言,小学二年级家长则超过两成五[7]。由此可见,年级越低的学生的家庭,越多以英语作为家庭语言。受到家庭语言环境的影响,新加坡学童学习中文,确实面对很大的挑战。要提升学童的语文能力,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再根据学童的学习序列,设计有效的中文课程,以提升学童的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