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我国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造成了城乡之间有很大公共事业配置差距,对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子女很不公平。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行政部门积极推进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就读高中和参加高考,具体包括如下几方面。
(一)户籍制度改革带来了希望
2016年4月,《人民日报》刊文,全国28省区市已出台户改具体方案。因城乡户籍而存在的教育歧视逐渐将消除。但需要注意的是,我国高中教育和参加高考的热门城市,往往不是限制农村户籍的学生,而是限制非本地户籍的学生,理由是高考名额分配是按照属地分配的。
(二)高校招生名额分配制度在变化
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综合考虑生源数量及办学条件、毕业生就业状况等因素,完善国家招生计划编制办法,督促高校严格执行招生计划。继续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在东部地区高校安排专门招生名额面向中西部地区招生。部属高校要公开招生名额分配原则和办法,合理确定各省招生计划,严格控制属地招生比例。要求2017年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从2013年的6个百分点缩小至4个百分点以内。现在,这个时间点已经过去了,官方媒体并没有披露从6个百分点的差距缩小至4个百分点这一目标是否实现了,看来背后的问题可能比较复杂。
高校招生名额分配是个双刃剑,即保障教育质量较高地区的考生有更多升学的机会,又要关注弱势地区的弱势群体受教育的权利。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在精准扶贫政策中,在高校招生名额分配之外,还包含了对中西部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招生名额的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