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教育改革开放40年:课程与教学卷

(一)课程与教学改革中的行政力量

字体:16+-

在现代社会,国家举办教育是普遍现象。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为了增强综合国力,占领国际竞争的制高点,积极进行教育改革,形成了持续不断的全球性的教育改革大潮。政府主导和推动教育改革,已经成为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我国作为一个“大政府、小社会”的国家,政府不仅是教育管理者,而且是最主要(有时是唯一)的举办者,因此,在影响教育变革的诸多因素中,行政力量是首要的推动力量。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课程与教学的发展变革,鲜明地体现了这一基本特征。

首先,行政力量对课程与教学发展变革的直接推动作用表现为教育方针和重大教育法规对整个教育的宏观指导和根本约束。改革开放40年间,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教育方针的新表述,颁布了一些重大的教育发展纲领和基本法规。这些教育大政方针的调整与变化,整体决定了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性质与方向,这是行政力量主导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最主要形式。具体来说,改革开放40年间,对课程与教学影响较大的政策主要有:教育战线拨乱反正、恢复高考制度、开展教育体制改革、实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制定《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加强素质教育、实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其中,1977年12月恢复高考制度,是我国40年课程与教学发展变革的起点。恢复高考是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标志性事件,意味着我国教育重新走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正常轨道。以此为起点,更新课程体系、加强教学改革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成为基础教育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并逐步引发各种层次的探讨。在教育宗旨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直是我国基本的教育方针,这一基本方针在改革开放40年间得到了进一步体现。同时,在具体表述上也出现了一些新概括,如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立德树人。这些表述上的调整和变化,引发了大量关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改革探索。在教育体制上,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标志着教育规模扩张进入全面解决阶段,而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原则的确立则意味着质量提升、教育公平已经成为改革探索的主题,这些都直接指引着课程与教学变革的方向。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制定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行,本身就是关于改革的整体规划,甚至本身就是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纲领,其影响更是不言自明了。可见,教育大政方针的确立和调整,是行政力量主导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式,也是政府职能的有效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