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教育改革开放40年:课程与教学卷

(二)课程与教学改革中的学术力量

字体:16+-

学术力量积极参与课程与教学改革,是改革开放40年我国教育领域发生的可喜事情。现代教育作为理性自觉的教育,其典型标志就是有一支创造、传播教育科学技术的专门队伍,这支队伍的主体是大专院校和研究机构的教学科研人员。改革开放40年间,众多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教学科研人员自觉关心课程与教学改革,以各种方式参与课程与教学改革,汇成了推动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要力量,甚至局部地主导了课程与教学的改革探索。

学术力量在课程与教学演进过程中扮演着各种不同角色,对国家层面的政策制定和学校层面的实践开展均有着重要影响。

首先,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自主设计并发起教学改革实验,在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担当着创造者的角色。改革开放40年间,我国课程与教学领域的一个突出现象是出现了众多教学改革实验,而教学改革实验的中坚力量就是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我们可以列举一长串的教学(教育)改革实验名单,它们主要可以概括为三类:一是在某一门学科内进行的单项教学实验,比如,卢仲衡针对数学学科开展的“自学辅导教学实验”,张田若围绕语文识字教学开展的“集中识字,分散识字实验”等;二是表现为一种策略或思路的教学实验,如黎世法的“异步教学法实验”、冯忠良的“结构—定向教学实验”、李建刚等人的“目标教学法实验”;三是包含在综合性整体教育实验框架中的教学实验,如裴娣娜的“学生主体性发展教育实验”、叶澜的“面向21世纪新基础教育实验”、熊川武的“理解教育实验”、朱永新的“新教育实验”等。这些实验由有影响力的学者主持,针对现实问题进行综合的教学理论创新和教学模式改造,一方面,推动了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发展,研究者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对初步创立的研究框架和理论体系不断加以丰富和完善,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理论和方法,有的已经初具教学流派气象;另一方面,实验吸引了一大批基层学校、教师的热情参与,带动了学校实践的改进,不少实验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成绩显著。诚然,一个教学实验的影响范围是相对有限的,但这些实验产生的总体力量,已经成为40年改革探索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