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上探索前行,进入了新的历史转型期,社会各领域均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课程与教学的发展,是伴随着整个社会的全面变革而实现的,社会变革的方方面面,会直接或间接地折射到课程与教学上,从而使40年课程与教学的发展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烙印。
从理论上说,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影响着课程与教学,但是,有些影响是短暂的、局部的、表层的,而有些影响是持久的、全面的、根本的。探讨课程与教学发展变革的社会条件,主要就是分析哪些社会因素对课程与教学产生了持久的、全面的、根本的影响。换言之,就是要在众多社会因素中,找出发挥关键性作用的主要社会因素。对此,我们的基本体会是,解读40年社会全面变革必须抓住两个关键词:一是“改革探索”,二是“现代化”。其中,改革探索是现代化的形式和手段,而现代化是改革探索的目标和灵魂。也就是说,从最抽象的层面看,改革开放40年就是中国社会通过改革探索,逐步走向现代化的过程。这是课程与教学发展变革最一般的社会基础,也是指引课程与教学发展变革的关键性社会力量。
1.全方位改革与社会急剧变迁
改革开放40年间,我国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经济体制改革到政治体制改革,从摸着石头过河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改革探索波澜壮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斐然,谱写了快速发展、急剧变迁的历史篇章。改革是消除积弊、探索创新的过程,也是各方博弈、利益调整的过程。我国的改革开放随着社会历史条件和主要矛盾的变化而逐步深入。最初,改革的根本任务是拨乱反正,即消除长期以来极左思潮的影响及畸形的社会模式,使国家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通过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大讨论,我国树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抛弃了阶级斗争路线,采取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等转变观念和调整路线的措施。而在教育文化领域,中断了10年之久的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制度得以恢复,举国上下读书学习蔚然成风,教育界一改沉闷的状态,重焕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