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教育改革开放40年:课程与教学卷

(三)改革形成了教学工作的基本原理

字体:16+-

改革开放40年间,我国教学研究者围绕教学与发展、知识与能力、教师与学生、教学方法和策略选择与应用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的学理探讨,努力揭示教学基本规律,确立了科学的教学工作基本原理。

1.构建了发展性教学原理

改革开放40年间,我国教学研究者在吸收维果茨基、皮亚杰、赞科夫、达维多夫等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围绕教学与发展问题进行了长期的理论探讨,努力揭示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总体确立了发展性教学原理。其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如下三点。

第一,教学促进发展。在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上,历来有无关论、统一论和先行论的分歧。从“最近发展区”角度,维果茨基认为,“教学应该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即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主导着儿童智力发展的内容、水平和速度。基于对此观点的继承,我国教学论界普遍认可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先行论”观点。

第二,学生主体活动是学生实现发展的关键。教学如何促进学生发展,历史上有不同的回答。柏拉图认为学生学习,就是教师引导下的“回忆”过程,所以,他重视学生的内部心理活动。夸美纽斯则重视学生的外部感知活动,他认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知不到的东西,脑海当中根本不会有。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派,基于观念心理学,强调学生的学习是由外而内的学生心理内部的“统觉”过程。以杜威为代表的活动教学理论,重视的是学生“从做中学”的外部经验活动。以上观点在探讨学生发展机制方面,都带有某种片面性。1993年,刘会增在其博士学位论文《教学活动论》中,对学生主体活动的类型、过程及其建构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全面建构学生主体活动是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机制的观点。[46]陈佑清教授在总结诸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明确指出:学生自身的能动活动(学生作为主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学生自身的经验)是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基本机制。[47]显然,只有构建多样化的学生主体活动,学生发展才有可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