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教学改进,就是基于育人目标追求,不断调整教学各要素的关系状况和组织结构,从而提升教学功能的过程。教学改进具有多样性、连贯性、渐进性和累积性等基本特征,是针对学校教学的具体问题而展开的教学优化行动。改革开放40年间,我国学校教学持续开展了教学改进探索,不断丰富、优化教学目标、教学结构、教学活动,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教学模式,整体提升了学校教学质量水平,取得了很大成就。
1.持续探索学校教学目标的优化
教学目标即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改革开放40年间,我国学界非常重视对教学目标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围绕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和细化分解两个主要议题,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果。
通过教学改进探索,我国日益明确了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问题,主要是在个人全面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如何具体把握好知识学习、技能习得、能力发展、人格养成、身心健康等多种教学目标要求的复杂关系,构建合理的教学目标序列。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持续探索,我国总体形成了中小学教学目标的合理定位:第一,以立德树人为本。立德树人主要解决做什么人、怎么做人的问题。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立德树人的总方向,具体表现为:传承中华文化,爱党爱国,追求真理,热爱科学,人格健全,诚实友善,遵纪守法,身心健康,文明有礼等。第二,以能力发展为重。能力为重主要解决会做什么、怎么做好的问题。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是改革开放40年教学改进持续努力的方向。能力发展的具体追求有:提高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促进智力发展(尤其是思维能力发展),努力提高知识应用、问题解决、沟通合作、动手操作的能力,积极发展实践和创新能力。第三,打好知识与技能基础,这是我国中小学教学的优良传统。知识与技能是立德树人、能力发展的基础,是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文化准备。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上,我国一方面强调系统地学习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法);另一方面,日益重视知识技能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注重学以致用。关于教学目标定位的探索和实践过程,是在曲折中前进的,充满了矛盾斗争和激烈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