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2002年是民办教育的拓展发展阶段,民办教育研究处于初步探索状态,国家政策以“鼓励”为导向。1993年,中国社会改革的进程在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之后明显加快,随着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鼓励多渠道、多形式社会集资办学和民间办学”,教育领域迅速做出反应。在中央层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教育法》使民办教育在国家层面得到认可,并对民办教育发展提出了鼓励、引导和支持的基本方针;在地方层面,各地政府也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地方法规和条例,鼓励发展民办教育。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民办教育进入拓展发展阶段:一是原有民办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提高;二是民办学校数量不断增多,在整个教育系统中所占的比例不断扩大;三是民办学校的类型不断多样化发展,实行学历教育的民办学校数量不断增多,学历教育各层次中都出现了相应的民办学校,非学历民办学校的类型也不断丰富。这一时期的民办教育研究逐年增多,对民办教育相关的众多问题都进行了初步探索,研究关注的核心是民办教育“生存”问题,关注的主题主要有:第一,对民办教育发展本身的反思,包括民办教育何去何从、适度发展、规范发展,以及发展中要注意的问题等;第二,对民办教育生存环境的思考,如民办教育立法问题、民办教育的优势和劣势等;第三,对民办教育已有办学经验的总结,包括对民办教育办学经验的反思,对各地民办教育优秀模式的概括与推广,以及对民办教育管理、筹资、教学等方面经验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