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中国学前儿童研究有了新的起点。当年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会议,将幼儿教育纳入国家教育科研规划,各地相继设立儿童研究机构。如1981年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成立,主要关注家庭教育和儿童发展研究议题;1982年成立的中国儿童中心主要关注校外教育、儿童活动娱乐和儿童发展等。[2]1984年中国教育学会成立了儿童教育心理学研究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儿童研究工作。
20世纪80年代学术活动与科研项目越来越多,国家级教育科学研究项目数量由“六五”规划的1个增加到“七五”规划的9个。其中有代表性的是朱智贤主持的跨“六五”“七五”两个五年计划的国家级重点项目——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这一阶段出版了一批有分量的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专著,例如:《智育心理学》(1981,冯忠良)、《思维发展心理学》(1986,朱智贤、林崇德)等。1985年,北京师范大学成立中国第一个儿童心理研究所,并创办我国第一份公开发行的儿童心理和教育学术杂志《心理发展与教育》,标志着我国儿童心理的科学研究走向成熟。
这10年间我国的儿童心理与教育研究者开展了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心理研究所、北京大学心理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儿童发展中心等都受邀成为国际行为发展研究会(ISSBD)的成员单位。在研究方法上,自1980年起我国重新恢复心理测验方面的研究。林传鼎、张厚粲、李丹、龚耀先等都在心理测量学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并于1987年出版了《心理测量》专著。[3]研究方法上的进展大大推动了当时的儿童心理研究。
这一阶段儿童发展研究主要集中在制定儿童发展的指标与参数、探讨儿童发展的规律上。[4]研究成果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