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终身学习体系的发展历程
一、改革开放初始期,承载特殊历史任务的成人教育
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方针的确立,国内政治、经济形势日趋稳定,社会秩序日益恢复。但是,政治及思想上的混乱仍然难以在短期内根本消除,特别是“两个凡是”的提倡,更成为拨乱反正、恢复社会秩序的最大思想障碍。1977年9月19日,邓小平发表了《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的谈话,指出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1978年5月10日,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又刊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后在《光明日报》公开发表,并被《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及新华社全文转发。此后,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邓小平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和教育界发出的思想解放的先声,奠定了否定“两个凡是”和进一步反思“**”的理论和舆论基础,并由此成为改革开放的源头和突破的契机。在此基础上,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又做出了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于是,围绕“四个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所制定的各项政策迅速得到推行,政治、经济形势日趋稳定,教育秩序也日益恢复。
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行势必引起教育领域的响应,而因“**”变得满目疮痍的教育事业亦由此开始恢复。“**”结束后的改革开放,在教育领域的主要任务就是拨乱反正、恢复正常秩序。
“**”对教育的破坏,造成了当时大批的适龄青少年没有完成充分的初、中等教育就离开了学校,而这一部分人对教育的需求也就成为现代成人教育兴起与发展的最初动力。198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职工初中文化补课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先后发布,由此带动了一场规模巨大、以青年职工补习初中文化和初级技术的所谓“双补”教育运动的兴起。在此背景下,“成人教育”这一源于西方的专用术语亦完成了在中国的导入及“本土化”进程。1986年12月,国家教委主任李鹏在全国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做了题为《改革成人教育 发展成人教育》的讲话。李鹏指出:成人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整个教育事业来说,大体上可分为四大部分,即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前三部分教育是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输送后备力量的教育;而成人教育主要是对已经走上工农业生产岗位的劳动者和其他从业人员进行的教育。[1]这一讲话在1987年6月23日又作为国务院正式批转的《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而正式贯彻实施。该决定第一部分“提高全社会对成人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第二段即明确指出:“成人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教育事业中,它与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同等重要。成人教育主要是对已经走上各种生产或工作岗位的从业人员进行的教育,能够直接有效地提高劳动者和工作人员的素质,从而可以直接提高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该决定第三段提出了成人教育的五大任务:“(一)对已经走上各种岗位,以及需要转换工作岗位或重新就业的工人、农民、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进行相应的岗位培训,使他们在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文化知识、专业技术和实际能力等方面达到本岗位的规范要求;(二)对已经走上岗位而没有受完初等、中等教育的劳动者,进行基础教育;(三)对已经在职而又达不到岗位要求的中等或高等文化程度和专业氷平的人员进行相应的文化和专业教育;(四)适应社会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对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进行继续教育;(五)为建设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对成人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和生活的教育。”此后,成人教育的概念开始在中国确立,而其所归属的教育活动亦随之获得了政府的认可和政策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