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教育改革开放40年:政策与法律卷

二、高等教育改革成就斐然

字体:16+-

(一)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增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不仅体现在高等教育规模从稳定发展到急剧扩张,也体现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关系逐步理顺。经过40年的努力,我国的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跨越。从总体规模上看,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已居世界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大国。例如,1978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不足1%,全国本专科在校生只有85.63万人,研究生1.09万人;2007年,我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3%,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超过2700万人。在高校招生数上,1977年,全国普通高校录取本专科生27.3万人,次年增至40.15万人;1997年,普通高校录取本专科生数首次突破百万,达到100.04万人。1999年开始,全国共招收本专科生154.86万人,研究生9万余人,本专科招生数比上年增长43%。由此,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拉开了“扩招”的大幕。2004年之后,增长速度放缓,2007年发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要适当控制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并将毛入学率达到25%作为“十一五”期间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之一。在高校数量与在校生数上,1977年,我国普通高校只有404所;2007年普通高校数量达到1908所,增长了近4倍;普通高校在校生数量从1977年的62.53万人增长至2007年的1884.90万人,增长了近30倍。在研究生规模上,1978年共招生1.07万人,2007年研究生的招生数增长到36.06万。在一定程度上,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跨越式发展已经完成,开始进入逐步发展、稳定规模、重在提高质量和实现公平的阶段。

2010年颁布的《教育规划纲要》要求把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和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继续实施“985工程”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继续实施“211工程”和启动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出“到2020年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的目标。自《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水平明显提升,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根据2014年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报告,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在实现跨越式发展后持续增长,提前完成了《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阶段目标任务。比如,2014年,在校生规模达到3559万人,居世界第一,高校数量为2824所,居世界第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7.5%,提前完成了《教育规划纲要》预定的36%的阶段目标任务。2000—2014年,高校录取人数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0.7%,录取率由59%提高到74.33%,是1978年的12.3倍。每十万人口平均在校大学生数增幅超过3倍,毕业生占当年新增城镇人口比例从12.86%提高到61.62%,高校毕业生已经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