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教育改革开放40年:政策与法律卷

三、未来之路:机遇与挑战并存

字体:16+-

(一)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竞争:“双一流”建设

高等学校是集中生产和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的地方。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时代,经济的发展愈发依赖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世界各国在知识、人员、技术、资金等方面的联系也日趋紧密。由此,高等教育在国际竞争中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高等教育规模世界第一,各类高校数量世界第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在国际顶尖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量稳居世界前列。但是,真正处于世界一流水平的学科并不多,能够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更少。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并将“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传承创新优秀文化”“着力推进成果转化”等作为实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总目标的建设任务。因此,“双一流”建设能否实现预期目标不仅关系到我国能否在越发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胜利,还关乎我国能否实现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更关乎我国能否通过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挑战:人才外流与人才引进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加快。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报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将“新一轮高等教育国际化”作为重要主题。过去40年里,中国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之中,经济全球化是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动力。在一定程度上,中国是这股潮流中最有活力的经济体,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受益者,也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助推者。在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国家对出国留学生实行“走出去与引回来”,积极鼓励学生出国,也通过各种政策措施吸引外国留学生。在吸引外国留学生方面,我国不断完善来华留学制度。比如,当留学生数进入快速上升期时,2000年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管理规定》,对留学生的学位证书、培养方式、课程设置、学籍管理、在校期间的具体管理等问题做出了规定,以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对来华留学生的管理。同年的《关于实施中国政府奖学金年度评审制度的通知》设置了多种奖学金,以吸引外国留学生。2010年,教育部在全国来华留学工作会议上发布《留学中国计划》,提出“扩大规模、优化结构、规范管理、保证质量”的工作方针,继续推进来华留学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打造中国高等教育品牌。在鼓励出国留学方面,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的出国留学工作进入繁荣发展期,政府不断扩大公派留学人员规模,及时公布到各国留学的信息,提供出国留学的渠道,并通过不断完善国外学历学位证书认证制度等多种方式,鼓励、引导留学人员回国工作。比如:2003年,国家正式设立“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扩大引进人才的范围,鼓励自费留学的优秀留学生回国工作;2007年,教育部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引进海外优秀留学人才工作的若干意见》以吸引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归国土、报效祖国;2008年年底实施“千人计划”,以鼓励和支持各层次海外人才回国工作。但是,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我国面临的出国留学人才流失问题依然严重。根据《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2)》蓝皮书,1978—2011年,中国的出国留学生达到224.51万人,是全球最大的留学生输出国,而同期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仅为81.84万人,回归率仅为36.5%,这意味着超过六成的留学生滞留海外。所以,如何扭转这一局面,吸引更多的留学生回国工作,就成为新时期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纵深发展所面临的重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