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S是英文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的缩写,直译为“就业技能模块组合”,意译为“模块式技能培训”或“模块培训法”。MES课程模式是国际劳工组织(ILO)在20世纪70年代初研究开发出来的一种课程模式,他们认为技能型工作可以按工作步骤被划分为不同的模块,通过模块的叠加可以完成这一工作。
这种模式自20世纪80年代推行以来成效颇丰,被认为是一个不同发达程度的国家和地区都能采用的培训方法。MES课程模式以对具体工种的任务和技能进行科学分析为前提,严格按照工种规范开发课程。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职业教育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政策要求和劳动部的极力推动下,沪、津等地组织了试点,并明确要求在企业的岗位培训中逐步推进。[4]
MES课程模式的开发步骤为:设计培训大纲——实施培训大纲——测评和反馈培训大纲。MES模式以描述每一个具体职业或岗位的工作为前提,将该职业或岗位包含的全部职能划分为各不相同的工作任务,每一项工作任务对应一个学习模块,每个学习模块又包含完成相应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每个知识和技能为一个学习单元,根据不同的单元和模块,组合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和培训计划。
MES课程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干什么,学什么”,基于职业岗位的描述进行就业技能模块课程的组合,通过每个模块的学习接受培训者可获得社会生产活动中所需要的多种实际技能,模块之间也可以灵活组合。MES突破了传统模式的束缚,转变了我国职业教育课程重理论知识、轻实践操作的思想。同时人们认识到课程可以是灵活的,可以根据需要对课程进行选择。该课程模式的优点是比较灵活,模块的划分与叠加简单易行,具有较强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