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教育部在《全日制中等专业学校工作条例(征求意见稿)》中提出职业教育的基本任务在于“培养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各种中等专业人才,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实现新时期的总任务而奋斗”。该文件笼统指出培养各种人才,强调职业教育主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升文化素养。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中等职业教育“要着重职业技能的训练……以适应长期广泛就业、进行技术革新和继续进修的需要”。将职业教育的课程目标定位于职业技能的训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目标日趋多样化,既重视培养中职学生服务于社会经济建设的职业技术能力,又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和素质。
21世纪以来,国家的职业教育课程政策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素养的培养。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以及科技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企业的组织管理方式和生产方式,扁平化的管理结构和精益化的生产方式要求企业员工不仅要具有很强的专业能力,而且要具备跨专业能力,如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创造性地解决现场问题的能力等。为此,国家在一系列政策文件中多次明确提出:职业教育的课程目标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重申职业教育“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并“将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在关注职业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的同时,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