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是为经济社会发展、行业企业发展和技术人才成长服务的,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管理制度与措施的保障,也需要教育科研工作的引领,还要依靠职业学校在办学、教育教学等方面的贯彻落实。
(一)从专业大类的角度选择课程模式
每种专业都具有不同的特点,这决定了对不同专业要应用不同的开发模式,应根据不同课程开发模式的适用范围和基本流程进行选择。如DACUM法是北美能力为本教育提出的方法,以行为主义为基础,是基于某一特定职业或行业的岗位工作任务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的课程开发模式,适用于工作岗位明确的职业课程或专业培养方案的开发;以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能力分析的BAG法则适用于工作过程明确的职业课程或专业培养方案的开发。不同院校应在已有课程理论模式研究的基础上,以专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根据自身办学性质、功能和具体专业的特性,对以能力为本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不断尝试探索。针对中职和高职,不同的大类专业,德育课程、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必须要加以理性分析,建立分门别类的发展框架。每种通过不同的研究与实践提出的课程开发模式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应用的局限,随着时代的变化,其应用条件也会发生改变,因而要不断总结吸收已有的经验,进行灵活的、侧重的或综合的方法创新。
(二)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课程开发与建设
在德国,企业是职业教育的主要场所;而我国属于典型的学校职业教育,需要在学校教育框架内寻求解决“工学结合”难题的办法。在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中,岗位培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与职业院校的“人工环境”相比,岗位培训的“自然环境”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关键能力的发展。在促进企业参与方面,应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