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种新兴媒介的推出,尤其是微博等自媒体平台普及后,教育网络舆情事件曝光速度日益加快,留给相关主体干预的时间越来越短。但是能否做到“及时”,是能否做好舆情回应工作的最基本的必要条件,舆情的干预时效决定了事件不同的走向,这点可以从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中得到验证。
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从2017年11月22日晚开始发酵,23日下午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委员会(以下简称“朝阳区教委”)工作组就进驻涉事幼儿园进行调查并回应。朝阳区教委前期的迅速介入表明政府对此事高度关注,这对稳定公众情绪,把握舆论主导权具有重要作用。但此次舆情事件发酵开始,网上就有涉军谣言在流传,但是直到24日下午,“老虎团”政委冯俊峰才在回应记者提问时辟谣。此时谣言已经流传了近两天,相关部门有些迟缓的反应给了谣言较大的传播空间。在舆情事件处理中,前期的发现并介入与后期的跟进都十分必要,无论在什么阶段,一旦官方权威声音缺位,自媒体账号采用的“网帖”“网曝”等形式的谣言就容易占据舆论主流,真实信息不断被边缘化,导致后期舆情处置陷入被动。
作为涉事企业的红黄蓝教育机构在此次舆情事件的干预中速度慢于所有政府部门和涉事机构。11月22日事件曝出后,公众就存在大量质疑,网络一片讨伐之声,但是在迟到了将近两天之后,红黄蓝教育机构才正式发布第一篇声明,并且于29日发布了道歉信。从红黄蓝教育机构此次失败的舆情处理中可以看出,它对社会舆情缺乏应有的敏感,对消费者和公众缺乏应有的尊重,对社会责任缺乏应有的担当,因此其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也已经一落千丈。在事件发生后,若红黄蓝教育机构第一时间拿出最大诚意,主动、全方位地与公众沟通,或许会有一个更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