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网络舆情的处理是有普遍规律可循的,也是需要不断从以往的案例中汲取经验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应对的思路、方式有固定的最优解。相反,相关主体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舆情应对思维,由传统宣传的思维走向公关的思维。
当今社会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信息化与自媒体时代,一切都在飞快地变化着。首先,我们的媒体环境在变,主流传统媒体的核心地位仍然不可撼动,但是由于人们的媒体习惯的改变以及对信息时效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媒体在舆情中的影响力已大不如前,但却从未缺席。随着各大传统媒体纷纷涉足移动端,采取中央厨房式的内容生产,人们对主流传统媒体的信任逐步转移到了对主流媒体这个品牌的信任上来。例如,在今年的多起舆情事件中,人民日报微博、共青团中央微博微信都发挥了对事件定性的重要作用。其次,我们所面对的公众在变,随着我国国民的受教育水平不断提升,人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也开始有了明显的提升。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公众参与公共事务讨论的条件也愈加成熟,并且,公众的权利意识也随着参与公共事务而不断上升,人们渴望得到事情的真相,渴望通过参与舆情事件体现自己的价值。最后,我们政府的职能与形象也在发生变化,建设公正、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将是大势所趋。
这一切变化都要求我们处理教育网络舆情的思维要有一个重大的转变,简而言之就是要从宣传的思维走向公关的思维。从传播的角度讲,两者工作内容有类似之处,但是两者的工作目的和性质却存在很大差异。传统的宣传工作属于政治思想工作范畴,是政治思想工作的手段和工具。公共关系作为一种特殊的管理职能,其目的是塑造组织形象,建立组织(包括政府)与公众的良好关系。